时间:2019-07-02 10:48:56 点击量:
大众网·海报新闻成都6月27日讯(记者 逯禹涵 亓翔 实习记者 李帅)“企业无论什么时候都有危机,想要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再好的产品都有生命周期,生产一代、储存一代、研发一代,虽是老话,但却是企业发展的真理。新动能也需持续升级,多走出去参与培训学习,是企业永葆生机的一道秘诀。”
近日,球友会(中国)总经理卢庆亮参与了省工信厅组织的山东省企业家华为对标学习培训班,汲取着华为的成功经验,卢庆亮对济南重工这家70年老国企的新发展有了更强的信心。
“新旧动能转换、企业高质量发展、智能制造都是近年来山东企业聚焦发展的方向”,卢庆亮说,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老国企也正不断向前迈出坚实的步伐。
不断创新 发展动力强劲
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湿式球磨机,是济南重工的金牌产品。“这台设备的国家标准是济南重工制定的,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关于它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全国同类产品中的销量占比70%,且随着的国内相关产品知名度的提高和应用,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不错表现。”
提及济南重工的产品创新,卢庆亮如数家珍。“2009年,济南有了穿黄隧道的概念,我们立刻设计研发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等到2015年济南市地铁建设开工的时候,济南重工抓住机遇,借助新旧动能转换,成功应用到了济南轨道交通的建设工程中,为我们赢得了发展的新生机。”
卢庆亮说,“济南重工是重型机械设备制造企业,原有的老产品所服务的客户多为国家去产能的行业,市场萎缩严重,在面对极大挑战的形势下,我们能够绽放出春天的生机和活力,离不开持续的技术创新。”
“我们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叫好又叫座,在国外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卢庆亮举例道,“比如我们早期制造的凿井绞车,在欧洲、非洲、赞比亚得到了应用;我们研发的湿式球磨机,也在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应用。现在我们已经借助于中国制造对外的影响力,借助‘一带一路’,把我们目前主导产品投放到了国际市场中。”
“停止创新就是等待死亡”,深谙这一道理的济南重工没有停下脚步,借助于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这一机遇,目前正联合中国工程院在地下空间建设、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应用等方面不断发力。
“济南重工以老企业的园区和制造基地为基础,正在打造隧道及地下空间的产业集群”,卢庆亮表示,目前该产业集群得到了济南市政府的支持,园区的建设也正在规划中。“在园区建设的基础上,我们想打造隧道掘进机和地下空间建设专用装备的产业集群,建设全断面隧道掘进机4S店,兼具新机的制造和旧机的再制造,建设集智能制造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智慧园区。”
勤于思考 巧用“拿来主义”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多元的思维逻辑来支撑。”在卢庆亮看来,济南重工的成功,创新成果的诞生,归根结底还是不断学习的结果。
“只有永葆学习热情,才能让70年的老国企永远留住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卢庆亮感慨道,如今装备制造业存活艰难,不学习便没有出路。“这几年,我陆续去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大、清华、浙大等高校学习,每次都有非常多的收获。比如去上海交大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饿了么’的案例,4个交大学生用50万资金创造了饿了么,最后以600亿的价格卖给阿里,听完这个案例后,我们就有了平台、共享的概念。基于此,我们创造了一个工程机械装备平台,依托盾构机拓展新领域。我们卖50台价值5000万元的盾构机,销售额是25亿,但平台建立后,我们把盾构机放在平台上,在全国范围内租用共享,并为租用方提供技术支持,依托大数据追踪设备使用情况,及时为客户服务,就能形成源源不断的共享经济收益,这就是所谓的循环经济。”
“目前,我们正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通过平台把重型设备制造企业的重资产集中起来,让机械能够循环利用,减轻企业的包袱,实现互利共赢,这就是学习带来的创新思维。”卢庆亮说,早在2017年,自己就曾参与过省工信厅组织的德国学习培训班,“当时在德国的45天里,我学到了许多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这次来成都参加对标华为的学习培训,又让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充沛、丰盈。”
卢庆亮表示,培训中,华为的双轮创新驱动、拿来主义、平台思想、共享理念等,都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值得企业家们学习。“将来,我们要对标先进不断学习、不断升级,如果能有机会同华为加强交流,济南重工这个老国企一定会焕发出新活力。在我们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智能制造、智慧园区建设上,济南重工也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