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2 00:00:00 点击量:
2019春节习俗有奖征文(图)圆满结束了,共收到50余篇图文,在这些文字图片中,我们读到了对儿时春节的记忆、阖家团圆的喜悦、家乡的特色美食以及走出家门游览春色的情景。
家,是远方游子心中最温暖的地方;
家,是寒夜照亮回家路的一盏灯;
家,是工作一天与爱人孩子欢笑的地方;
家,是最惦念我们的地方。
下面让我们在征文中分享大家关于春节地记述:
工艺处·刘奇《故乡的年味》: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杀了猪以后,父亲把用木板固定好的猪肉,放在自行车的后座上,自己则坐在前面的车梁上,陪着父亲去赶集。站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上,揉搓着早已没有了知觉的耳朵,盼望着父亲早点把肉卖完,然后能买上几挂鞭炮。
回到家里,父亲洗刷未卖完的猪肉时,自己早早的蹲在锅台边,使劲的拉风箱,添柴。渐渐的,厨房里热气腾腾,肉香就弥漫在整个院子乃至大半个村子了。蒸蒸的热气中,望着泛白的猪肉在锅里随着油花上下翻滚,嘴里的哈喇子早就不争气的流了下来。在父亲一声响亮的催促中,小跑着去扒蒜,捣蒜,放醋,一气呵成。混合好醋盐蒜的蘸水碗端到锅台上,嘴里喊着姐姐快来的同时,自己赶紧坐在灶台边。这时的父亲,用筷子把骨头捞了出来,双手轮换着将附着在骨头上的肉剔下来。父亲笑眯眯将剔下的一块大的,用嘴吹吹,然后浸满蘸水,放到我嘴里。我忙用自己那黑黑的手指头往嘴里塞,顿时混合着醋的酸香,蒜的辛辣,肉的喷香,从舌尖,冲入鼻腔,冲入大脑……那叫一个香呦!一直沁人心底,沁透来年,此生难忘。
工艺处·高小燕《年味》:今年的春节还是老样子,年之前置办各种吃食,我和老公在腊月二十九去逛超市购年货,去之前写了一张购物清单,平时不怎么买的东西也出现在了我们的购物清单上,而且按照老公的意思买的分量,结果在初六早上我回来值班前,发现购置的年货有些根本还没有开封,买的东西严重超出了我们的消耗范围,每年都会说一句:“明年一定少买点!”结果每年都不会少买,也许这就是过年。80后的我们,从童年开始,过年的概念就根扎于我们的脑海了,每年过年就必须尽量按照原来的样子置办。尽管这样,可是我发现却怎么也找不回童年中新年的影子。
童年记忆里的过年是爸爸给我买的新灯笼、妈妈给我买的新衣裳,奶奶给的压岁钱,爷爷买的各种报纸做成的长串的鞭炮。所以那时我会常常翻看墙上的日历盼着新年的日子早早到来,现在也期盼过年可以多陪陪孩子、父母,盼着过年期间的几天假期好好休息休息。但是最后发现过年比上班还要累,忙着招待各种亲戚朋友,忙着张罗一桌子菜,最后发现吃的很少,交流的很少,餐桌上除了喝酒就是每人拿一部手机刷朋友圈,有时孩子的打闹打扰了大人之间的交流,也会塞给孩子一部手机,各玩各的,尽管现在的孩子玩具多了,但是有趣的同伴游戏却比我们少了很多。
办公室·马祥志《春节忆》:儿时对春节有特殊的感情,只为了春节能穿上新衣服,能吃好吃的。除夕之夜,妈妈就准备好了新衣服放在床上,初一早上穿上新衣服的那种高兴,只可意会,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跟着父亲、叔叔一大家去乡里乡亲几乎挨家挨户的去拜年,无论到哪一位乡亲家,都会得到一把糖果或者其他小吃。从早上5点一直到8点,才能完成拜年“任务”。累,但心里非常高兴。
从初三开始,走亲访友。拉家常,叙亲情,吃饭喝酒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唯一的不同是,喝完酒后,要吃“六大碗儿”,蒸的豆腐盒子、大块猪肉等,想想都垂涎三尺!那是一种家乡的味道。
正月初六,年味渐淡,各商户开门营业,外出打工的游子开始踏上了新的征程,各自为来年的再次团聚出发了。
时代变迁,现在城市里的春节又是别样风格,现代化的灯光景色,展示着新时代的新风貌,展示着祖国的繁荣昌盛,衷心的祝愿我们的家园越来越美好,祖国越来越强大!
成套公司·杨承雯《欢欢喜喜庆丰年》:春节过后好生一片热闹的景象!年后天气正好,走街串巷,走亲访友,街道上充满着年的气息……
没有鞭炮烟花的喧嚣,还有敲锣打鼓的欢乐,新春佳节怎少得了敲锣打鼓,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去敲上两槌,欢快的节奏,热闹的氛围,这就是年!
手绘章华,墨写流霞,趁着过年人来人往街上展示书画精品用来传承艺术的精粹,孩童们也去凑热闹,墨香中荡漾着稚嫩的笑声,花甲之年的老人也停下来驻足欣赏。红灯墨画,相交呼应,别有一番风趣!
更有戏曲表演,村民自发运动会,传统的秧歌扮玩等丰富的娱乐活动,丰富了年味。
现在的年不单单是一家人蹲坐家中欢声笑语,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新春佳节,一家人一起走出家门,参与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的各种娱乐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