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1-11 00:00:00 点击量:
济南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于2013年1月6日至11日召开。1月10日,公司董事长王伯之作为济南市民革主委在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做了题为《拓展济台电子信息产业合作空间 促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发言,1月11日的《济南日报》A3版进行了摘录。发言全文如下: 拓展济台电子信息产业合作空间 王伯之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通过济台电子信息产业深入调研,我们认为, 两地产业互补明显,实现合作共赢十分必要。 一、济台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与合作的互补性 发展阶段上,台湾成熟期与济南成长期产业梯度显现。上世纪80年代台湾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形成光电、半导体、资讯与通讯四大产业,已处于成熟期。时至目前,部分产品已步入衰退期,国际市场优势锐减,产业外移是其必然选择。相比而言,我市该产业起步晚但发展迅猛,正处于成长期,得益于丰富的人力资源、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强大的政府支持,形成中、下游产品生产上有竞争优势,发展空间巨大。 产品结构上,台湾硬件制造强势与济南软件开发优势互补明显。台湾硬件凭借代工和代设计模式,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经大规模投资后,发展成为非常完备的上、下游供应体系,笔记本电脑、主机板、影像扫描器等产品产量已高居世界第一,拥有宏基、华硕、宏达电等国际知名企业品牌。但软件相对薄弱,发展程度不高。 我市基础电子产品技术层次、产品配套能力薄弱,处于加工、组装阶段。但我们是第二个“中国软件名城”,也是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2011年实现业务收入800亿元,同比增长31%。浪潮ERP连续多年国内增长率高居第一;国内第一个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三维CAD/、CAM软件由华天软件成功推出,浪潮、积成电子、山大华天入围全国软件百强企业。可见二者在软硬件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产业技术上,台湾应用研究成果与我市基础研究成果合作空间广阔。台湾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备,具有国际市场营销经验及高效管理技术。在科研方面,台湾侧重研究产品开发,基础研究则比较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高,发展后劲不足;尽管我市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存在不足,但注重技术长期效应,对基础研究较为重视,尖端科技和科研成果在国际上拥有一定地位,特别是在电子信息、通信网络、数据处理等领域具有研发优势。双方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上加强对接,对提升各自技术水平与市场竞争力均有益处。 产业外向度上,两地外销和内销的合作有利于扩大双方市场。台湾研发技术多来自发达国家,产业外向度高,国际市场影响大。近年受国际经济下滑趋势影响,市场需求大幅下降,加上工资上涨、土地资源稀缺等因素,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尤其是消费类产品的国际市场逐渐萎缩;我市产品内销占较大比重,国际市场份额较小,双方加强合作,一方面台湾与我市企业合作或设独资企业,来提高其产品竞争力,开拓广阔的大陆市场;另一方面我市可吸收台湾营销经验与技术,扩大国际市场。 二、济台电子信息产业合作的制约因素 台湾对大陆投资占其海外投资比重最大,但投资却受到规模、数量、产业等方面的限制,使两岸产业合作层次受到压抑,国际竞争力难以提升。就我市而言,存在产业配套难、技术转移差、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对我市产业带动作用微弱,企业之间缺乏深层互动和有效融合等问题。 三、济台电子信息产业合作的拓展路径 1、搭建合作平台,提升济台电子信息产业合作层次。要针对台湾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尤其是附加值较高的中上游部分转移,出台吸引政策,承接台湾制造业转移,更要努力吸引台湾硬件业与信息服务业的转移。筹划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吸引台湾电子信息龙头企业落户济南。试行济台产业园区,特别是针对台湾新竹科技园和我市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浪潮科技园、浪潮产业园和光电子产业园的对接机制,突破济台传统加工组装的低层次合作关系,带动产业合作层次的提升。 2、做强基础电子产业,提高我市产业配套能力。济台电子信息产业深度合作,要求我市要有相应元器件供应能力和便捷运输能力。建议对我市电子元器件企业的创办放宽条件,给予财政扶持与土地优惠政策,鼓励本土电子元器件企业的建立与扩大规模,注重引进先进地区元器件企业,组建具有一定规模的电子元器件市场为目标,提高我市产业配套能力。 3、采用“差异化”发展战略,紧密两地企业间联系。济台电子信息产业的互补性是两地产业竞争与合作的源动力,深度合作的推进,离不开两地企业自身的有效互动与紧密联系。有效的竞争能够推动两地电子信息产业各自发展,拉近企业距离并留下深度合作空间。济台产业竞争主要表现在产业水平分工方面,二者可以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生产具有不同特色的产品,开发不同市场,建立利益共享的紧密联系,探寻深度合作机会,分享全球市场份额。 4、发挥科研院所研发优势,建立长效技术合作机制。科研机构与高校作为技术主要来源地,应通过订立互惠合作协议,积极推进两地长效技术合作机制的建立,推动技术溢出效应的深化。济台两地科技园区各有特色,可取长补短。如能建立两地科技园区的衔接与互动机制,双方在技术研究与技术运用方面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共同努力,势必能够加深两地技术合作层次,使双方共享技术溢出效应。 5、完善产学研发展模式,壮大人才队伍。我市产学研发展模式尚不完善,影响了整个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健全。科研机构与高校应加大对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为电子信息产业培养高精尖专业人才,重视技术引进、吸收与创新,健全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增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发项目,提高技术对企业生产的辐射带动作用,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学研共同支持、共同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