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球友会体育
球友会体育> 新闻中心 > 重工新闻 >

济南日报2007年6月8日《60年老厂转型先从点滴做起》

时间:2007-09-29 00:00:00 点击量:

本报记者 王 爽
 
    当前,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理念,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把发展工业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力争通过做强做大工业,支撑济南的经济发展。为营造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本报从今天起推出寻访“济南制造”系列报道,集中报道一批工业企业及老工业名牌的发展振兴之路,以期企业间相互借鉴,共同探讨做强做大之路。
 
    今年3月9日,济南重工的工人们像往常一样来到各自的岗位,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每早雷打不动的中层干部办公会后,各车间突然接到通知,全厂停产一天,开展现场整顿。工人们心里犯了嘀咕:现在白天黑夜地加班加点赶订单,交货期都会拖后,这节骨眼儿上突然停产一天,就为整理整顿生产现场,真不知道领导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事情起因于外商的一次“计划外参观”。3月8日这天,厂里迎来一批外商,由于济南重工为他们做的设备即将发货,外商提出想提前看看产品,陪同人员便直接把外商带到了车间。一般快要交货的时候,工人们的注意力都在赶工期上,对现场的整理整顿有所疏忽,所以这次看到的现场不太理想。
 
    第二天,总经理王伯之就带着班子成员跑到每个生产车间,把不常去的边边角角看了个遍。当即决定全厂上下来一次彻底的停产整顿,目的是通过此种形式对全体人员进行“强化训练”。
 
    其实对于赶订单的事儿,济南重工的管理层比工人们还要着急。这几年,市场形势越来越好,再加上去年“济重”牌磨煤机获了个“中国名牌”,全厂上下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市场和荣誉。正因为不容易,正因为珍惜,才促使管理层做出这样的决定。
 
    总经理王伯之曾经说过,“现场连着市场”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也是王伯之,在企业的总经理论坛上,这样统一起全厂上下对现场管理的认识:“第一,现场能直接创造效益;第二,现场能提供大量的信息,如果现场管理做得不好,产品再好,也会给客户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直接导致订单的流失。第三,现场是问题萌芽产生的场所。”
 
    王伯之的话,如果简单概括一下,就是:整洁有秩序的现场保证了正常、有序的生产过程,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严格的现场管理代表了企业形象,是企业竞争力的一种体现。
 
    “现场管理”是简单的四个字,其折射出的企业理念却不简单。副总经理柳承波说,什么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如何把企业做成现代企业?这类问题很大,涉及的内容很多,如做强产品的概念、为用户服务的理念,再比如企业文化……因此,济南重工针对现场管理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整顿,不是就事论事,不是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它是企业文化、企业理念的一次体现,它的意义在于推动传统企业向着现代企业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济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个有着近60年历史的老厂,老企业面临转型的问题,它所面临的矛盾比现代企业复杂得多。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济南重工把突破点选在解决“人”的问题上,从最细微的地方入手,去改变人的思想观念,人的工作做通了,一切都好办了。
 
    现在,济南重工严格按照“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的6S管理要求,在全厂展开现场管理。相比于很多有实力的大企业重新建设厂房、购置新设备而言,济南重工面对着有五六十年历史的老厂房和老机器进行现代化管理,花小钱办大事,需要花费很多工夫。更重要的是,人的素养的提高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需要日积月累。
 
    这场做为“强化训练”的集中整顿还仅仅是一个开始,现场管理的开展也仅仅是企业转型的一个侧面……
 
专家点评
    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企业现场连着市场。从企业现场管理,反映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的管理水平,体现了管理者的素质。回首重工股份几年快速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到,通过强化企业管理,市场不断开拓。企业文化的建立,使企业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重工股份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济南市国资委主任 魏篁)
 
采访手记
 
    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作为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工业企业,很多习惯根深蒂固,难以改变。如今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架负担沉重的“大车”该如何调遣?千头万绪要如何入手?
 
    在济南重工的采访,给了我答案。或许这不是最佳方案,但对于这一类企业来说,却很实用。
 
    打造现代企业、培养新型工人是一项系统工程。把系统工程解析一下,就是一个个子系统,再细分,最终落脚到具体的事儿和活生生的人。一架“大车”的驱动需要合力,如果各方面的力量不均衡甚至相反,“车子”只能是原地不动,甚至有可能被扯得七零八落。济南重工的高明之处在于,在日常的、细致的工作中把现代企业理念传递给职工,循序渐进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人。日积月累,把不统一的思想统一起来,把先进的文化和理念渗透、深入到职工思想中,久而久之,大家在正确的轨道上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把“大车”快速行驶起来。
 
    “6S”管理体系中,最关键的是“素养”,而最难推进的也是“素养”,它需要日积月累,是那种点滴的、细微的积累与改善。由此可见,停产一天的代价实在不算什么。而且,类似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济南重工发生着。
 
    柳承波说,产品是载体,它承载着企业文化,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和精神。我想,这样的企业是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