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球友会体育
球友会体育> 新闻中心 > 重工新闻 >

济南日报2007年2月8日《济南重工求解“正道”》

时间:2007-09-29 00:00:00 点击量:

本报记者 王爽
 
    最近,济南重工在项目投标中顺利得让身为董事长兼总经理的王伯之有些不太适应。
 
    过去他当销售处长时,企业中标是件稀罕事,投十个能丢九个,有人“总结”说:“我们是屡战屡败,更是屡败屡战。”最近济南重工一连投了17个标,只有两个未中。德州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后来说,最后在3家投标企业中选择了济南重工,主要是看重济重牌磨煤机去年捧回的“中国名牌产品”奖牌,而这也是许多企业选择济南重工为合作伙伴的原因。
 
    济南重工申报“中国名牌产品”颇费了一番周折,几次“起死回生”。其实,对于济南重工来说,钢球磨煤机市场占有率已达70%以上,脱硫磨也占到国内市场的60%,不费这番工夫、不拿这块奖牌日子照样可以过得不错。
 
    说实话,去重工采访之前,记者一直想听听他们获“中国名牌产品”的故事,甚至猜想,在没拿到这个牌子之前,重工是否在这方面“碰过壁”而做出“下死命令拿下‘中国名牌’”的决定。
 
    面对这样的问题,王伯之淡然一笑,而后他的回答看似简单,回过头来想想,却值得很多企业思考和借鉴。
 
    “坦白说,申请这个奖牌是件很偶然的事。最初我们也没有主动申请,2003年,我们知道有中国名牌评选这件事,但当时磨煤机不在目录内。去年4月,国家把这个产品列入目录,这才想到要把它‘拿下’。”
 
    “其实产品结构调整也好,做市场也好,都得走‘正道’,要高起点,不能被边缘化。要把产品做好,就一定要站得高,在更高的档次、起点上发展。”王伯之撇开技术创新、产品生产、市场开拓等诸多环节不谈,就谈“走正道”。
 
    王伯之1994年离开生产设计一线,开始做销售。许多企业的产品销售多靠拉关系获取定单,而王伯之强调的是高品质服务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在销售中引发采购商高尚的一面,诚心引导他们在提高采购质量上多做文章”,凭借这一点取得不俗的业绩;当时,国家电力部认定和推荐的钢球磨煤机生产制造厂只有6家,济南重工不在推荐之列,身为销售人员的王伯之自告奋勇跑北京,为企业争取推荐名额,成为全国仅有的7家“正规军”之一;步入决策层之后,企业越做越大,接触的都是德国FAM、蒂森克虏伯、美国福斯特惠勒、日本三菱重工、法国法利等世界一流企业,王伯之更强调“走正道”,因此与他们有了更深入的技术合作。
 
    交谈之后细细想来,王伯之说的“正道”,含义其实是最广的,是诚实守信经营,是不断地技术革新,是正确的企业战略战术,是艰苦的市场开拓,更是他所说的高起点发展、拒绝“边缘化”。现在,在越来越残酷的市场竞争面前,敢拿自己声誉“赌博”的不诚信企业越来越少了,创新已成为所有企业的主题,战略战术的不成熟也尚可通过学习来弥补。而得过且过、小成即满的惰性最可怕,换作他人,在70%的市场占有率面前,对于申报“中国名牌”的问题,还会不会明知困难重重仍旧义无返顾?济南重工做到了,而且他们在堪称磨煤机市场“老大”的顶峰时期,毅然新上立体车库、无缝钢管生产线等新产业,成为全国最大的无缝钢管生产线从制作、安装到调试的“交钥匙工程”企业。
 
    事实证明,“中国名牌”为济南重工带来了很多很多。进一步开拓了国内市场,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声望大大提高,而比推动市场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信心,收获了人气。王伯之说,济南重工1985年开始做磨煤机,从不能做到能做,从不完善到完善,一步步走来实属不易,现在市场占有率远远超过了那些更大规模的企业,与他们一起站到“中国名牌”的领奖台上为他增添了力量。而全厂职工心气更高了,对这块奖牌的珍视使他们更加认真努力。
 
    今年,王伯之又下“死命令”了,一定要拿下“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级技术中心”,使企业在“正道”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