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球友会体育
球友会体育> 新闻中心 > 重工新闻 >

济南日报2006年6月29日《济南制造——从“掉队”到领跑》

时间:2007-09-29 00:00:00 点击量:

本报记者 祝 蕾
 
    在我国产业界,曾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不上项目等死,上项目找死。”据专家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自主创新问题未得到解决。从制造业领域来看,一代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伴随着时间推移,呈贬值趋势。一旦购买的技术过时,企业就失去了赚钱的能力,形成负债经营的局面。因此,企业要想避免这种趋势带来的负面影响,必须在产业价值的链条上进行位移,不断研制开发出新一代产品,拓展和培育新的市场。一言以蔽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模式。”
 
    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如果是大型集团或是新兴高新技术企业,完全依靠自身实力搞创新或许可行,而对于某些历史包袱重、资金力量有限、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的老国企来说,单凭原始积淀去搞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显然并非最优方案。难怪不少企业发出了“不创新作茧自缚,创新自寻死路”的感慨。对这部分企业而言,进退之间该如何权衡取舍?
    济南重工正是这样一家面临难题国企。它给出的答案是:以国家宏观调控为产品调整的“晴雨表”,为传统产品注入新鲜血液,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走“联合研究、自主开发”的创新道路。
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制造业堪称济南经济的支柱。曾经或正在面临着和重工同样难题的企业为数不少。通过破解重工的创新之路,希望能给“济南制造”一些启发和借鉴。
 
新与旧的加减法
 
    “1996年企业处于最低谷时,机加工车间100余台设备经常运转的仅有3台,‘只图钱转、不图赚钱’的想法一度成为企业的无奈选择。”谈起当年的困窘,公司党委书记吴瑞珩仍历历在目。
 
    当时的重工陷入了“多元化陷阱”。在主导产品钢球磨煤机优势不再的形式下,企业先后涉足了化工、电梯、汽轮机甚至旱冰鞋等与原产品大相径庭的领域。
 
    2000年新决策层上任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做加减法”:遵循创新的思路,和主业无关的弱势产品削减或放弃,传统优势项目则增加做强。
 
    自2002年以来,3年内先后投入7000多万进行技改及创新;与山东大学、山东交通学院、天津水泥设计院等建立了良好的技术合作关系,并与山东大学、济南大学联合设立了大学生实习教学基地。重工的产品布局越来越明晰,一批老产品插上了科技创新的翅膀,重新焕发了青春。
 
    凿井绞车是其传统产品。作为该产品的国家标准制订者,重工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去年销售绞车145台,比2004年增长近两倍。今年初,自主研制的JZ-40/1300凿井绞车获国家专利。另一个主导产品钢球磨煤机的产销量也由当初电力部认定和推荐的7家企业中的倒数第一升至第一,占到全国同类产品市场的70%以上。在重工今天的产品目录上,原来那种技术含量、附加值低的产品比重越来越小,技术含量、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品牢牢占据了上风。一增一减,重工走上创新发展之路,成功完成转型。
 
宏观和微观的辩证法
 
    重工当年的“掉队”与不适应国家调控有很大关系,而其重新崛起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宏观环境的回暖。董事长王伯之曾说过,如果没有国家需求拉动和国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大背景,重工再努力也没有今天的好形势。尝到甜头后,重工在精选扩张领域时,把研发重点放在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环保、节能高新技术产品上。
 
    脱硫磨可以用于热电厂的烟气脱硫,是顺应国家环保要求的火力发电必备设备。国家规定到2008年之前,我国所有火力发电厂都要装备此设备。重工敏锐地察觉到,这将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他们利用美国幅罗技术,通过对原有主导产品磨煤机进行技改,成功跻身全国电力系统认可的3家脱硫设备生产企业。目前,重工在国内脱硫磨市场已占据霸主地位。去年全国共上了不到70个脱硫项目,重工承担44个,金额超过1.3亿元。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车辆激增,“停车难”问题凸现。重工又抓住商机,与山东交通学院联合设计开发了目前世界上技术含量最高的立体停车设备。此外,其设计的日产1万吨水泥生产线设备,响应了国家逐步淘汰小炉窑的环保要求。过去一提宏观调控就害怕的重工,在拥有一系列环保节能产品后,底气越来越足。
 
从学步到领跑
 
    5月18日,随着4辆崭新的粉粒物料运输车开出厂区,济南重工自主研发的高端新品正式下线并交付用户。作为特种改装车,同类车每辆进口价格高达200多万元,而济南重工的价格还不到进口价的1/3。这4辆特种运输车凭借高质低价,有望在特种运输车领域引发一场“济南制造”风暴。粉粒物料运输车是重工在消化吸收德国先进技术基础上再创新的结晶,此项技术也填补了国内特种运输车辆研制的一项空白。
 
    学步需要决心,跑步需要耐心,而领跑需要创新。重工认为,自主创新不等于完全“自己创新”,“开放式创新”也能通往罗马。为了提升创新能力,他们打破原有技术部门编制,组建设计研究院,并于去年引进50余名大学生增强技术力量,今年还计划再引进60余名大学生和研究生。
 
    目前,重工已获得磨煤机慢传装置、40吨凿井绞车等21项国家专利,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并成为脱硫磨、提升机、天井钻机、散装水泥车、立体车库等产品的国家标准起草和申报者。作为全国机械行业的领跑者,今年他们又申报了国家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