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须过四关
时间:2005-02-22 00:00:00
点击量:
业内专家日前指出,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必须在国际标准认证、质量品质、服务水平、知识产权等方面有所突破,才能真正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工程机械行业有了长足发展,生产企业的数量也迅速增加,对每一个企业来说,要想扩大市场份额,参与国际竞争是一条必由之路。业内专家日前指出,国内工程机械生产企业的产品要想打入国际市场,必须突破四个关口:
一是认证关。我国工程机械产品能否获得有关国际标准认证是出口的一大难关。其中CE认证标志是被允许进入欧盟市场销售的通行证。对于已经获得加贴CE标准进入欧盟的产品,如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也要责令从市场收回,持续违反者将被禁止或限制进入欧盟市场。这是影响我国工程机械进入欧盟市场的关键条款。
要想进入欧盟、美国市场,在尾气排放、噪声、振动等方面都要达到相应的欧Ⅱ标准,而且针对不同地区还有地方法规。目前我国大部分产品还没有达此要求,阻碍了产品向这些地区出口。另外将要推行的SA8000国际认证,内容包括劳工、工时与工资、健康管理等问题,这也是将成为反倾销起诉的关键认证,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在当前除了要通过实施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保认证,应该有球友会体育的企业通过欧盟的CE认证和美国安全检测实验室认证机构的产品安全认证。CE认证是用以证实该产品已经通过了相应的合格评定程式或制造商的合格标志性声明,无论在欧洲、美国、日本或其他国家都能获得很好的出口效应。
二是质量关。目前我国产品在1000小时可靠性试验和“三包”期内的统计资料,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为150~300小时不等,而国际水平是500~800小时。如不采用进口发动机,我国产品的大修期寿命只有4000~5000小时,而国际水平达到8000~10000小时。可见,产品可靠性和大修期寿命是我国工程机械缺乏竞争力的主要问题。
据了解,我国工程机械产品故障率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柴油发动机,二是液压系统及其执行元件,三是传动系统。据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抽样统计说明,发动机的平均故障率占30%左右,液压系统及其执行元件占25%~35%,传动系统占20%左右,其余为制动系统及结构件焊缝开裂等。
因此,要从企业技术管理和技术标准入手,严把产品配套关。在国内发动机配套技术没有达标之前,对出口产品应采用进口知名品牌和国产发动机两种配置模式。对于液压系统,针对不同要求的高端产品,建议也应采用进口液压元件进行配套。同时要加强主机厂与配套厂的技术攻关合作,对关键的二次配套件,如密封件、轴承等采用进口件配套。
三是服务关。由于有多家企业参与出口竞争,造成市场混乱无序,破坏性的价格竞争时有发生。同时出口渠道层次多,经常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术。例如2003年全行业共出口价值达10.5亿美元的产品,到达全球179个国家和地区,除在美国和日本相对比较集中以外,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只有几十万到几百万美元,这就导致很多地区的售后服务都无法到位。
因此,要重点发展当地的代理商。一方面企业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有利于市场开拓;另一方面,产品维修服务有了可靠的支撑体系。
四是产权关。目前,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多,很容易遭到侵权指控,出口受到制约。特别是出口到美国的产品,美国的337条款就是一个“大棒子”。如果某一个产品确实存在着侵犯美国诉方的知识产权,造成美国国际委员会(ITC)发布普遍排除令,其他不单独被诉的企业也丧失在美国市场的准入资格,这是相当苛刻的。因此,我国要做好自主知识产权的检索,加大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的科研开发力度。对核心部件,一是直接配套选用,二是自主开发,自主开发时,在知识产权有效期内不能再进行测绘仿制。这几年有些企业已很重视科研开发,在一年一度的中国工程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中,每年有几十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断走向市场,为扩大出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