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4-11-01 00:00:00 点击量:
对此,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朱森第近日指出,20%、30%甚至50%增长速度,对于一个国家的一个大的产业来说,保持一、二年已经是特殊情况,保持几年,则是不可能的。某些产业,几年均处在百分之三十几的高速增长区段,必然会引起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失衡。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国家必然要采取相应的宏观调控措施。1992年、1996年以及2003年高速增长后的回落,已说明了这一点。
机械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大产业,门类众多。机械工业总体发展处于高速区段,其中各个小的行业并非均能得到高速发展。进入五、六月份以来,工程机械行业首当其冲,受到了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影响;而电力设备行业,由于缺电的影响,依然一路走高。但有专家估计,2007年以后,国内电力供应短缺的现象将得以缓解,届时,电力设备制造业已形成的产能,将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机械工业这几年的高速发展,多半得益于国家内需拉动的方针和政策。但内需也是有一定限度和时限的,一旦内需的拉动力减弱,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又不强,机械工业如何维持高速增长,就成了一个问题。高速增长时期,为了尽可能多地得到订单,企业必然想方设法,扩大产能。高速之后,已经形成的巨大产能,如何吃饱,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工程机械行业,今年下半年将首先遇到这一问题,轿车行业,不久也会遇到,电力设备制造业,将迟几年遇到。朱森第指出,机械工业的不少行业均会遇到这一问题。
作为机械制造业的企业,增强应变能力十分重要。具有足够应变能力的企业,在高速增长时,能快速响应市场,整合相关资源,捷足先登,先下手为强,很快拿到球友会体育订单,好时机时,大大地发展一下自己;一旦增速减缓,这些企业也早都有预案,作了充分准备,或则转向,或则升级,或则出口,又能很快为已形成的过大产能找到出路。这样的企业之所以能进退自如,应变有方,一方面在于这些企业的领导眼光长远,未雨绸缪,已经为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了准备。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对于产能的扩展,采取了十分理智和科学的态度。首先,不一味地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而是内部挖潜,改进管理,提高自身的能力;其次,充分利用社会已有的资源和能力,将这些资源整合起来为己所用;再有在扩大生产能力时,尽可能形成柔性小生产系统,能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
应变能力也是企业的竞争力,也是一个企业能否立于不败之地,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保证。应变能力来源于远见,植根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认识;应变能力也在于有意识地培育。不少已经垮掉的企业,曾经都红火过一段时间,但终因缺乏远虑,使其为各种近忧所困扰,难以为继,只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