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要从四点寻求新突破
时间:2004-09-10 00:00:00
点击量:
参加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科学与中国”巡讲团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郭重庆在分析中国制造业发展思路和办法时指出,中国制造业企业要充分利用当前产品价值链分解所带来的机遇,既要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又要回避拉美化陷阱,从长远经济发展考虑寻求新突破,为主导中国经济作出正确安排。
郭重庆院士在分析了国际制造业产业的发展状况后,认为中国的制造业企业要从以下四点寻求新突破:
一、充分利用产品价值链分解带来的机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研互动的集成型创新体系。从国际形势看,当前的产业链条已经破裂,产、研、发等各段所创造的价值追求最优。制造环节处在价值链的低端,而研发和营销处于高端。目前需要改变过去“我们一切都可以做、一切都能够做”的落后思维,在市场竞争中,守住最能增值的一块。
二、制造业的发展必须和现代服务业互动、促进。过去20年,中国已经完成了由产品稀缺到产品过剩的转变,实现了由产品经济向营销经济的过渡。过去产品是稀缺资源,产品制造是整个制造业的价值核心,但在今天,大部分产品在全球过剩,消费者成为稀缺资源,市场营销成为整个价值的核心。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就是缺少这根“弦”,这些制造业不缺少制造能力,缺少推销自己的能力,缺少营销的战略,需要培养自己的营销师。郭重庆建议,国家应该鼓励和带动制造业企业建立国际的分销渠道,政府管理和企业经营者必须改变以制造为核心的思维定势,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应该由生产向营销转变,国家的营销策略是后WTO时代经济增长的关键。
三、龙头企业引领的国际大企业发展战略。目前,中国经济呈现出了不协调的局面,宏观强、微观弱,强大的国民经济和弱小的企业出现了矛盾。巨大的市场需求刺激了一个迅速成长的国民经济,但地区和行业的分割很难使企业联合做大。竞争力不强、规模不大是中国企业竞争劣势。因此,中国已经到了提大企业发展战略的时候了,应该像日本和韩国一样,重点扶植几个大的企业,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
四、国际化战略。全球化的趋势决定了中国的制造业发展离不开与国外的合作。路径的选择应该是学习、合作、竞争。为了各自的利益,合作是相对的暂时的,竞争是绝对的、永远的。中国制造业必须放在两个资源两个市场去思考。在经济合作上,制造业企业要有大国心态,追求合作的双赢,不搞过激的贸易摩擦,不要过高的贸易顺差,振作精神走出国门,融入国际化潮流中。否则,目光局限在国内,中国是成不了制造业大国的。
转自:中国机械网